8月5日,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洪国祜接受记者采访,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症状、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洪国祜介绍,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发热多表现为中低热,并伴有畏寒、全身肌肉酸痛,一般持续1-7天;关节疼痛主要影响腕关节、指关节、踝关节以及足部小关节等;皮疹则多在起病后的第2-5天出现,分布于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
他还特别提醒,12天内,曾到过流行区或居住、工作场所周围曾有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人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附近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医。
在诊断方面,洪国祜介绍,医院在接诊到有可疑接触史并伴有典型症状的患者时,会迅速判定为疑似病例,并立即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采样送检。一旦特异性抗体阳性,则判断为临床诊断病例,启动隔离留观程序,保障患者得到有力救治的同时,控制好疫情,避免播散。
在治疗上,洪国祜表示,尽管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急性期患者的发热和关节疼痛症状可通过使用消炎药物获得明显缓解。患者通常在1周内能够自发清除病毒,症状基本消失,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关节疼痛。
洪国祜还特别提醒,婴儿、65岁以上老年人、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妇女、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和免疫抑制人群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流行区,并加强家庭防蚊灭蚊措施。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记者:张思渝
一审:郭红宇
二审:郭邱磊
三审:陈李育
网眼查-配资股网站-配资专业在线炒股配资-配资炒股配资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