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欢迎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就可以方便地接收我们今后的相关文章,同时也能轻松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
1945年5月8日,斯大林收到了一份来自柏林的电报,内容简短而直接——苏联军队终于攻占了这座德国心脏城市,纳粹德国已被彻底击败。这一刻,斯大林深深松了口气,仿佛他长时间以来的心头大石终于得以卸下。临入睡前,他回忆起四年前德国突然发动进攻的情景,仿佛噩梦一般的“巴巴罗萨计划”让他在当时精神几近崩溃,足足持续了一个星期。如今,随着纳粹的覆灭,这个深刻的创伤终于痊愈,但斯大林尚未意识到,苏德战争带给苏联的沉重代价,将成为其日后灾难的前奏,最终在半个世纪后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今天回顾苏联解体的历史时,绝大多数人将责任归咎于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诚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苏联解体提供了“催化剂”,但值得注意的是,戈尔巴乔夫的上台与二战对苏联造成的“后遗症”密切相关。这个“后遗症”正是苏德战争对苏联人口的巨大冲击,尤其是男性劳动力的严重断层。
展开剩余83%在二战期间,苏联是抗击纳粹德国的重要力量,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一切背后的代价却极为沉重。根据战后的统计数据,苏联在二战中的兵员阵亡人数达1267万人,而整体的死亡人数则高达3500万。这样庞大的损失直接导致了1945年苏联总人口仅为1941年的85%。其中,最惨重的损失来自于前线战斗的年轻男性。统计数据显示,1915至1925年间出生的苏联男性,参战死亡的比例超过60%,而1920至1923年出生的男性,其死亡率甚至超过了80%。
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的短期内,苏联高层并未意识到这一断层的严重性。毕竟,斯大林与赫鲁晓夫都出生于十九世纪,他们认为192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尚需积累经验,接班还为时尚早。然而,随着勃列日涅夫的上台,苏德战争留下的人口断层开始显现其深远影响。
勃列日涅夫于1904年出生,并于1964年通过政变推翻赫鲁晓夫,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60岁正是政治家的“壮年”,他凭借着集体领导的思想,迅速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领导班子。勃列日涅夫的重要同盟们,如总理柯西金、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等,皆为1900年代初出生。尽管这些高层在1960年代尚属年富力强,但到了1970年代末,年逾七十的他们开始担忧接班问题。勃列日涅夫逐渐发现,由于二战带来的巨大人口损失,1920年代出生的一代几乎无人可用。
勃列日涅夫的长时间稳定统治对苏联来说本应是好事,但这一超长的政治生涯却给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后果。1982年,勃列日涅夫突然去世,这个时刻对于苏联而言无疑是最糟糕的。如果他在更早一些时候去世,1910年代出生的安德罗波夫等人可能有更多时间去培养接班人;如果勃列日涅夫去世得晚一些,1930年代的年轻领导人或许可以接过政权。然而,历史并没有给苏联这样的机会。
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然而安德罗波夫也年近七十,健康状况不佳。1984年,安德罗波夫因肾衰竭去世。随后,契尔年科接任了他的职位,但契尔年科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73岁的他长期患有肺病和心血管问题,最终在1985年去世,履职仅13个月。在这一年,几乎所有出生于1915年之前的苏联领导人都相继离世。苏联面临的困境愈加严重,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最终,戈尔巴乔夫于1931年出生,成为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接管了即将崩溃的苏联。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年仅54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不同于此前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并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时,戈尔巴乔夫仅14岁,他对苏联所面临的威胁缺乏深刻认识,也未能具备坚定的决心去捍卫苏联的意识形态。实际上,这一问题不仅限于戈尔巴乔夫,几乎所有没有经历过二战的苏联高层领导人也缺乏对苏联体制的敬畏。
另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叶利钦,同样是1931年出生的。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苏联艰难岁月的领导人,难以体会到这个体制的珍贵与脆弱。对于戈尔巴乔夫而言,他的改革更像是对旧有体制的一种挑战,试图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的政治格局。然而,他的改革忽视了苏联深层的社会结构问题,尤其是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压制。
苏联的最大问题在于,虽然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俄罗斯却是苏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苏联人口的60%,其在面积上也占据了70%。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推行的“西方民主”模式,不仅未能解决苏联的实际问题,反而激发了长时间被压抑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下,叶利钦等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开始崛起,最终他们在1991年通过选举掌控了苏联最大的加盟国——俄罗斯联邦。
叶利钦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后,他开始着手从苏联内部“解救”俄罗斯。1991年8月23日,叶利钦公开要求戈尔巴乔夫停止所有与俄共的活动,这一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最高权力被完全架空,各加盟国的领导人成为了实际的“国王”。此后,随着叶利钦的崛起,苏联的解体不可避免,最终在1991年走向了历史的终点。
参考文献:
1. 梅春才,《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人口问题研究》
2. 李岩磊,《苏共领导下的苏维埃国家建构研究》
3. 郑异凡,《苏联共产党不存在指定接班人制度》
4. 李燕,粟瑞雪,《瓦·伊·茹科夫院士评安德罗波夫及其执政时期》
5. 王润涵,王立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镜鉴》
6. 翁泽仁,《叶利钦、普京与俄罗斯东正教的关系及影响评析》
发布于:天津市网眼查-配资股网站-配资专业在线炒股配资-配资炒股配资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